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台灣盲棒週報]2010/12/13

第五十九期2010/12/13台灣盲棒週報
Taiwan Beep Baseball News & Event
[轉貼]視而不覺:眼盲還是心盲?

有些因為腦部損傷而失明的人,具有一種特殊的盲視能力:能夠感應別人臉上的表情,甚至能在障礙物中穿梭前進。
撰文╱德赫爾德(Beatrice De Gelder)
翻譯/涂可欣

重點提要
■有些因為腦部受損而失明的人會展現出盲視能力:對他們意識中看不見的物體或影像產生反應。
■盲視可偵測許多視覺特徵,包括顏色、動作、簡單形狀和臉部及肢體傳達的情緒。
■研究人員在演化上較古老的腦區中找尋和盲視有關的結構,並探索這種獨特能力的極限。

我和同事拍攝的這段影片真是令人驚歎:在放置了箱子、椅子和其他辦公室雜物的走道上,一名全盲的男子竟然能通行無礙。這名醫學界稱為TN的男子,並不知道那些障礙物的存在,卻能夠避開它們;他小心翼翼側身穿過垃圾桶和牆壁間的空隙,再繞過相機腳架,卻完全不自覺自己做出這些動作。TN雖然失明,但擁有盲視(blindsight),這種驚人的能力可以讓人在「看不到」的情況下,對眼睛感測到的東西做出反應。(想觀賞這段實驗影片,請至www.ScientificAmerican.com

造成TN失明的情況極為罕見。他在2003年經歷了兩次中風,使得他後腦的主要視覺皮質(primary visual cortex, 又稱V1)受到傷害:第一次中風破壞了左半球視覺區,五週後的第二次中風則損毀了右半球視覺區。他的眼睛完全健康,但由於視覺皮質不再能接收信號,因此變成全盲。

前述TN穿越走廊的畫面可能是最引人注目的盲視報導,其他因為主要視覺皮質受損而失明的病患,表現或許不像TN那麼讓人驚歎,但同樣展現出神秘的盲視能力,能對他們意識中看不見的物體或影像做出反應,不論那是簡單的幾何圖形,或是臉部表情等複雜的影像。科學家發現,若是讓健康人的視覺皮質暫時失靈,或利用其他方式阻斷視覺皮質的運作,也會發生類似的現象。

今日盲視研究的主要目標,是想了解因大腦皮質受損而失明時,我們仍保存了多少感知能力,以及盲視涉及了哪些腦區和神經線路。這項研究獲得的知識與我們所有人都有關,即使我們不曾遭受像TN那樣的重大傷害,但那些賦予TN驚奇能力的非意識腦功能,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肯定也是無形卻常在的。

一個自相矛盾的現象

早在1917年,就有醫生報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傷的一些士兵當中,出現疑似盲視的案例(當時稱為殘餘視力)。但隔了半世紀後,才開始有較客觀和有計畫的研究來探討這種能力。首先在1967年,英國劍橋大學的魏斯克倫茲(Lawrence Weiskrantz)和學生韓佛瑞(Nicholas K. Humphrey)研究經過手術處理的猴子;然後在1973年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帕柏(Ernst P鞿pel)、赫爾德(Richard Held)和佛洛斯特(Douglas Frost)測量了一名病患的眼球運動,他們發現這名病患雖然不能有意識地看見物體,但眼睛仍有朝向刺激源的輕微傾向。

【欲閱讀更豐富內容,請參閱科學人2010年第106期12月號】
 
[公告]12/26(日) 要練球喔,請大家告訴大家!集合時間為當天早上八點半,在捷運新埔站5號出口。

[公告]2011年春季盃要開打囉!請要報名的球員請組隊報名參加,並在2010年12月31日前跟智傑報名。目前暫定春季盃時間為2011年4月24日(日)。


有關盲棒週報
歡迎各位告訴您的親朋好友、左鄰右舍、喜歡盲棒、想多認識盲棒的朋友們﹐我們創刊的訊息。棒球是我們台灣的國球﹐是國人深愛的運動﹐當然也是盲人朋友們熱 愛的活動。希望經由我們的努力﹐讓這群不屈不撓、長期在黑暗中揮棒、跑壘的台灣之光們被大家認識、認同和幫助﹐讓我們一起來圓夢吧!想固定收到台灣盲棒週 報的朋友﹐請將姓名和Email回覆至taiwanbba@gmail.com我們期待您的加入!如果不想再收到週報﹐也請多包涵﹐來信告知我們﹐我們將不再打擾。謝謝!聯絡我們

球員/召集人賴智傑0910-021-164
志工/聯絡人小毛﹐王愛中0930-996-476

支持我們

歡迎大家來當盲棒的志工﹐或是以捐款方式支持我們﹐讓我們每年的世界大賽都能代表台灣參加﹐不至有2007、2008年因經費不足而無法繼續蟬聯盲棒世界冠軍的遺憾。(台灣盲棒隊伍在2004、2005、2006曾經連續三屆蟬聯世界盃冠軍)

捐款轉帳帳號玉山銀行[木柵分行]
808-0691-440001612

戶名台灣阿甘精神發展協會(統一編號:48674497)
週報編輯:志工楊立煒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